-
[81楼] 上海交通大学-安家爽 - 评论于:2015-06-06 22:53:43
作者-姜岩回复:安家爽的原贴:
该老师语言流畅,音质优美,堪比电视节目主持人,让听众耳目一新,兴趣大涨。虽是微课,但生动活泼,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完美结合,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内容清晰,重点突出;展现了教师良好的教学功底。强力推荐!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过奖了哇,只是教学授课而已,与科班出身的节目主持人哪能比呢?我感谢我们的录制团队,音质的清晰流畅,保障了学生以及同行能够容易的获取授课信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生才能够听,才愿意记,才乐于去运用;有兴趣老师才能不断的尝试,总结,内化,提高。这部分内容知识点相对来讲很枯燥,学生预习时候反响不好,所以,特地将这部分内容拿来作为微课,尝试将知识点分解和重组,将生理事件进行归纳和总结,探求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现代化教育的当代,更是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凝聚,多方面的思维开拓,希望能够利用微课这一平台,得到您更多的关注与建议,一起将自己钟爱的教学工作做到实处。感谢! -
[82楼] 苏州大学-毕文静 - 评论于:2015-06-06 21:59:36
作者-姜岩回复:毕文静的原贴:
姜老师授课生动形象,教学思路清晰,重在理解 。
感谢文静同学的观看和评价。你们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和习惯都与高中生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经过一年级的过渡,所以,更重视知识的再运用。这就要求大家要充分的理解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概念,获得广阔应用的“渔”,而并非只专注几条“鱼”。所以,我的课程需要同学们思路清晰,前后联系,而有些时候又有些一波三折,需要同学们去自己分析和讨论。我的出发点是希望能够教给大家一种学习生理学的方法,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一些更好的建议,以帮助老师更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感谢你的评价和支持,祝学的舒心,玩的愉快! -
[83楼] 苏州大学-孙典 - 评论于:2015-06-06 21:00:38
作者-姜岩回复:孙典的原贴:
姜老师讲课生动形象,极具魅力,讲述过程中也有条不紊,擅长把抽象的人体运转方式解释的简单易懂,我们班同学都很喜欢您的课程。
感谢孙典同学的观看和评价。以学生为镜,可知晓得失,我很珍惜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时光,希望能够从每一届的学生中吸取经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为了你们的学弟学妹们,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也由衷希望借助微课平台,能够得到更多的反馈意见,博采众长,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好自己的喜爱的本职工作。祝你学业有成,开心健康! -
[84楼] 苏州大学-周孟圆 - 评论于:2015-06-05 13:47:58
作者-姜岩回复:周孟圆的原贴:
姜老师的讲解逻辑清晰,语言活泼,姿态优雅,虽然本人不是理科出身也听得非常入迷。希望有机会来您学院听您授课。
感谢周老师的观看和评价。这部分的知识我经过了“再组装”,所以听上去,思路比较流畅。将与知识点(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相近的生理现象(明适应,暗适应)组合在一起,这样学生能够理清视杆细胞光化学反应的整体知识架构,能够将知识点引入和生理现象分析进行有机结合。在完成知识点传授的同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的不吃力,但也要付出一定的思考。平实习惯于和孩子们聊天和探讨,所以上课的时候一些聊天的语气也带了进来,不好意思了。但从我自己来说,这样的方式我感到很轻松,学生没有过多的距离感,由衷愿意和您一起探讨共同学习,不管文科还是理科,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共通之处,希望那个我们能够有更多的交流,一起做好自己喜欢的工作。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
[85楼] 河南大学-舒记 - 评论于:2015-06-05 12:40:49
作者-姜岩回复:舒记的原贴:
你讲那么好,我想再看看
呵呵,您过奖了。那您就再看看吧,我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意见,一门课程设计仁者智者,横看成岭侧成峰。尽管我非常努力,但一个人的力量确实有限,由衷的希望在这里能够听到您的反馈信息,帮助我提高更快。再次感谢您的观看! -
[86楼] 河南师范大学-张 - 评论于:2015-06-05 09:28:00
作者-姜岩回复:张的原贴:
优美的语言,唯美的画面,巧妙的设计和构思,严谨的专业知识讲解中紧密结合了日常生活,让听者充分感觉到知识无处不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既享受了视觉,又拓展了思维。非常棒。教者的教态、课程的设计及讲解的逻辑条理均值得我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借鉴。
感谢张老师的观看和评价。我和您有同感:知识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如何将这些学生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细枝末节组装起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去问“这是什么”,诱导他们去想“为什么会这样”是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应该始终坚持的思想,使学生们做个“有心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提高,比如仍沿用传统的上课讲授模式,形式比较单一。可能与我对于教学的经历有关,本科期间,博士研究生期间乃至国外博士后期间我发现:学生所钟爱的好老师都是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面对面教学,来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和推进模式。我希望我能够通过微课平台线上和线下互动,得到进一步提高,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
[87楼] 河南师大附中-董燕红 - 评论于:2015-06-04 21:07:46
作者-姜岩回复:董燕红的原贴:
专业知识讲解中巧妙融合了文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使得专业知识的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化,也更利于学生接收。授课者语言流畅,抑扬顿挫,音质优美,配上唯美的图片和动画,极大地吸引了听者的眼球和注意力。对从事中学生生物教育的我来说,在构思、构图及紧密联系生活实践等方面有很大的启发。
感谢董老师的观看和评价。我和您持有相同的观点:专业知识不能架空,不能“高大上”,它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接地气,才能亲民化,才能为学生所接受进而吸收内化。同样,一些抽象的概念更需要具体的日常生活经验和临床经验作为支撑,这样的知识点理解起来更愉快,记忆起来更有前后联系,再现起来更是容易,并且有利于整体知识架构的稳定。所以,搜集相关的支撑材料,组织课程的推进形式对于知识点的讲述成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不管高等教育还是初等教育,尽管教学的对象其思维方式不同,教学的内容其深度广度不同,但在教育理念和一些教学方法上,我认为有很多处交集。所以,我特别感谢您能在繁重的教学课程之余观看我的微课教学并给予评价,也真诚的希望,能够借助微课平台,我们互通有无,共同做好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教师! -
[88楼] 平顶山教育学院-孔叫瘦 - 评论于:2015-06-04 09:38:54
作者-姜岩回复:孔叫瘦的原贴:
中,很好。要是哥当年遇到似你这般的老师,生理学也不会挂了
啊?很遗憾听到您当时生理学挂了的消息。但是,我想原因肯定有多种,您当时也许没有认真对待这门课程,所以没有发现生理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有时候时间会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不为往昔纠结,眼光放远看。有志者事竟成,凡事都怕认真二字。感谢您的观看. -
[89楼] 浙江大学-王争光 - 评论于:2015-06-04 09:07:24
作者-姜岩回复:王争光的原贴:
讲课思路清晰,知识点分解到位,幻灯片做的很精彩。奥,忘记了最重要一点,这样的老师讲课,学生绝不打瞌睡,不舍得玩手机。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在尊重科学性的前提下,我把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重组,例如将教科书中的视觉现象“明适应”和“暗适应”提到视紫红质这部分,将它们作为分析问题的形式而不是概念性的讲解。我想这样讲课中心明确,而听课思路也很清晰,学生反映知识点连贯,接受容易一些。而且从概念性的死记硬背转变为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更能够锻炼学生们的推理能力,鼓励他们学以致用。 学生上课是很少睡觉的,因为他们喜欢生理学探索性学科,不过,坦诚的讲,还是有人在摆弄手机,所以课间也会有学生上来和我一起探讨他们通过手机“百度”到的新信息和知识点,同时,我们有微信平台,大家通过二维码可以直接连通我们生理学精品课程。所以,孩子们如果手机“玩”的恰如好处,也不必太紧张,您说呢?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
[90楼] 平顶山教育学院-老孔 - 评论于:2015-06-04 08:11:30
作者-姜岩回复:老孔的原贴:
讲得真好,再次学习。
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该课程注重知识点的讲解,没有花过多的精力进行ppt辅助工具的润色和雕琢。我内心深处,非常敬佩那些资深的老教师,两袖清风,侃侃而谈,他们没有过于吸睛的ppt展示,他们没有哗众取宠的动画音效,但是,他们的课程学生们爱听,他们的教学课堂人气爆棚。我课下多次的去聆听,去感受,去体会如何将一节课讲好。自己认为,讲课讲课,讲为主,这是我将这个微课以最平实的讲课形式展示的原因所在,而如何讲好,我仍在进一步探索,希望能够借助微课这一平台,得到更多的建议,以帮助我做好自己钟爱的教学工作。 -
[91楼] 河南大学-五辉 - 评论于:2015-06-03 17:26:17
作者-姜岩回复:五辉的原贴:
讲课浅显易懂,深入浅出,陈老师备课非常用心!
尽管我姓姜,不姓陈,但一样衷心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将这一部分设为微课,旨在帮助学生理清难点。“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是视杆细胞中光电转换的中间步骤,也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偏重概念,略显枯燥。所以,在准备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经过和往届学生以及资深教师的沟通,将知识点进行了“重编程”。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导向,安排知识点的衔接递进,以学生的日常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加深理解。能够达到“深入浅出”是我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感谢您的鼓励! -
[92楼] 平顶山-老孔 - 评论于:2015-06-03 15:12:32
作者-姜岩回复:老孔的原贴:
讲得好,亲
一个“亲”字,让我如此感动: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道路上有你,有他和她,无私的鼓励伴我前行。虽不知您名字,但感谢您给予的关注和评价。我深爱着自己的工作,喜欢同事间相互探讨的热情,更痴迷于学生们渴求知识的态度,由衷的愿意尽自己所能把课上好,一个篱笆三个桩,教育的道路上,我们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吧。再次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 -
[93楼] 河南医专-李晓英 - 评论于:2015-06-03 14:54:39
作者-姜岩回复:李晓英的原贴:
导入巧妙,授课过程紧密联系生活,层层深入,教态亲切大方,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把相对枯燥的专业基础知识讲的很生动,有吸引力。我会采用这个精彩的微课。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本身“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这部分知识学生反映:预习时很枯燥,概念性强,要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强化记忆。所以如何将专业知识“亲民化”是我在进行这部分教学设计时考虑的重点。挖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实例,以及临床病例,同学们能够很快有感性认识,这样通过分析,和理论知识建立关联。变抽象为具体,变记忆为理解,变分析为应用。这样学生的反馈是:知识点容易接受,而且这也进一步激发起学生们课下去探索更多相关内容的兴趣。作为知识点传授,我认为这个形式是被学生接受的,这也为我今后的微课制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尊重科学基础,做好知识点的“再加工”,优化“输出”形式。 希望借助微课这一平台能够得到您更多的关注和建议,一起把教学工作做好。谢谢您的时间和参与。 -
[94楼] 苏州大学-朱子玉 - 评论于:2015-06-03 08:51:42
作者-姜岩回复:朱子玉的原贴:
整个授课太完美了,课件精美,老师貌美,讲解精彩。
感谢师兄的观看和支持!呵呵,您的评价太高了。课件我很认真去做,为的是孩子们在听讲述的时候能有辅助的工具。其实,从我个人来讲更崇拜和欣赏包括您在内身边那些资深的教师,他们没有华丽的ppt,没有炫目的动画设计,但是他(她)们的课学生们爱听,他(她)们的讲述学生们能懂,他(她)们的课堂人气爆棚,我想这是一个教师最难能可贵的素养,是我不懈追求的境界。感谢您对我的帮助,信任和支持,我会努力再努力,把自己钟爱的本职工作做好。谢谢! -
[95楼] 新乡学院-张静 - 评论于:2015-06-01 08:00:09
作者-姜岩回复:张静的原贴:
教师非常有感染力和人格魅力,平时的课程也一定非常受学生欢迎的!
感谢您的观看与评价。坦诚的讲,在英国科研将近6年时光中,我不断的比较和分析中外教育的异同,自信的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崇洋媚外,只要善于钻研,勤于思考,我们一定可以把自己的教学做出特色。我深爱着自己的这份工作,更钟情于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当他们流露出会心的理解和赞同,我欣慰无比,快乐无比。所以,每一节课,甚至每一张ppt我都倾注自己的热情,因为我知道,一份付出,换到的是全班级110余名学生的获取,这太值得我去认真的做。再次感谢您的热可和支持,在我进步的道路上布满了学生们的反馈影响,更多的是同为教师的战友们鼓励和祝福。谢谢大家,谢谢您的给予,希望能够得到您更多的建议,让我们共同把这份太阳底下的职业做出光芒。 -
[96楼] 河南大学-魏金凤 - 评论于:2015-05-31 11:06:02
作者-姜岩回复:魏金凤的原贴:
很好!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希望能够借助微课这一平台互动交流,得到您更多的建议,做出特色,在支持和丰富学生线上教育的同时,也使我获取更多的教学成长经历。 -
[97楼] 新乡学院-张静 - 评论于:2015-05-29 09:35:04
作者-姜岩回复:张静的原贴:
课件如此美轮美奂,将一个枯燥、微观的知识普及到连中学生都能轻而易举的听懂,显示出博士老师深厚的功底!
感谢您的观看与评价。我们的学生是刚升入大学二年级的,想想看从中学到大学也只不过只有一年的过渡期。他们的思维特点是:既有中学生的好奇和不定向兴趣成分,更有大学生的理性和追根求底的元素。《生理学》是基础医学必修课,把基础打实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这需要学生对于知识尤其是一些抽象的枯燥的概念不能排斥,能够接受,乐意接受,最终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思考,学为所用。“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是教科书上的一节内容,概念性强,在尊重科学性的同时,如何将它“亲民化”是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首要问题。如果中学生也能听懂那我想就成功了1/3,这预示着大学生在理解上轻车熟路,结合“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拓展,以及课下的微信交流互动,我想是能够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感谢您的反馈信息,希望能够有更深入的交流,帮助我把自己深爱的工作做好! -
[98楼] 无-李高岩 - 评论于:2015-05-28 22:58:30
作者-姜岩回复:李高岩的原贴:
课件精美,教态自然,重点突出,讲解明晰。值得学习! 也有不足,缺少互动,不知录制微课时是否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内容较多,衔接过紧,缺少留给学生消化和吸收的时间。一孔之见,说的不对请见谅!
非常感谢您的观看,评价和支持。我特别感谢您能够指出该微课程的不足之处。针对您的意见,我是这样的设计初衷,乐意与您交流,共同探讨,谋求进步。 1) 微课录制中是否邀请学生参加,我是这样理解的。微课是为教学和学习模式创新而生,让教师教得更轻松,更自主,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是微课最根本的目标。采取何种形式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与主讲内容,刻意的某种设计会适得其反。我们尝试过将学生录制在内,但短时间的微课(5-15分钟)只能安排进去某个学生的回答问题,剩下的就是照个学生的集体看书或听课的全景镜头了,随形式上有互动的意图,但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互动问题。 2) 为了切实的增加互动,我们设立有“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论坛交流,以及最后的“二维码”微信链接我们《生理学》省级精品课程内容。这样实时互动,具有针对性的反馈,实践证明,也受到学生的欢迎。 3) 内容较多,衔接过紧。您说的很对,这部分内容非常专业但又很枯燥,在教学上属于难点。概念性的东西累积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内容冗长。而一个论题和另一个论题之间的联系如果缺少必要的引导,常会使孩子们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在课件设计的时候,我花了心思在论题之间的转化上,这样学生不用死记硬背,顺理成章的思路得到过渡,便于后期与相关知识架构之间进行整合。然而如您所说,这也带来了“衔接过紧”的弊端。如何在10分钟左右的微课过程中,既给学生留够消化和吸收的时间,又能够达到自然流畅和有机衔接是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尽管在最后的总结过程中,我语速减慢,强调重点词,旨在给学生留有回味和知识再现的过程,但我想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需要我们继续开发。 真诚的感谢您的宝贵时间和对我提出的中肯的努力方向,谢谢! -
[99楼] 苏州大学-柏振江 - 评论于:2015-05-28 21:59:47
作者-姜岩回复:柏振江的原贴:
哇。我还在纳闷我是不是在看电视节目,太炫了,声音美,画面美,内容剖析明了。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是“视觉”中抽象和难懂的部分,希望能够通过对于知识点“再加工”和整合,生动化,条理化,学生易于接收,乐于接受,自主学习,学为所用,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建议。 -
[100楼] 苏州大学-李老师 - 评论于:2015-05-28 19:51:23
作者-姜岩回复:李老师的原贴:
教态大方,语言简洁晓畅;知识点突出,课件制作精美不落俗。值得推荐!
感谢李老师给予的肯定,使我对于自己能胜任本职工作充满信心。坦诚而言,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是非常被学生排斥的内容,因为它知识点枯燥孤立,而在国内外的相关教学资料中又缺乏相应的辅助性动画素材。如何把它讲明白,让学生能够并愿意接受,我想了很久。最终决定将内容重新“格式化”,以学生的思维习惯为导向,将其“重新程序化加工”。借生活经验分析生理机制,温故而知新映射科学发现的艰难历程,以生理特征感恩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健康双眸。初次尝试,尽管学生认为比较容易接受,但如何将课件更有机高效的整合入微课平台仍然是困扰我的问题,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关注与指点!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